潍坊:擦亮国家创新型城市品牌
2022-06-10 13:31: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科技创新引领潍坊现代化城市激发新动能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把创新前置为一切领域发展的“必选项”,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成为潍坊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最强引擎。去年底,科技部函复我省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估结果,潍坊位列全国17城市第5名,成功跨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回首过去五年,潍坊用好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在重大平台建设、创新项目攻关、高端人才引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攻坚发力,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光刻胶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排在第一个的就是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这对正在朝着“GDP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跻身全国大中城市30强”的目标不懈努力的潍坊而言,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为潍坊进击万亿之城注入强大动能,时不我待。
引育一流创新人才,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潍坊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既呵护创新人才种苗,又坚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牵引,通过“揭榜挂帅”、外出“点对点”招才引智、举办交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引进最优人才团队,促进资源对接。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了让人才引育目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市准确把握人才发展与产业需求矛盾,深化合作交流对接,实现人才、产业与品质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仅2021年,引进认定高端科技人才(团队)255人次,外国专家人才407人。1人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占全省四分之一。3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全省第二位。3家单位设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全省第一。中科创新园(潍坊)入选全省首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去年,市科技局推动西安交大与潍坊恒建集团共建能源与动力联合研究院、与天瑞重工共建超高速涡轮机械技术研究院等3个项目签约,成为潍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范例。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通过完善“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泰山、齐鲁人才工程等引育一流创新人才。潍坊找准科技创新突破口,再布新局,下实下活人才大棋局。
潍坊聚焦产才融合发展,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实施好科技重点人才工程。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有效对接创新资源。重点与西安交大等联合筹办“名校直通车”合作创新对接会,实现高新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落地、人才团队落户。集聚中科院创新资源,助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抓好国家重点科技人才工程、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和鸢都系列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的引进培育,精准实施三级引才引智工程。
在当前重大战略叠加实施,潍坊发展潜力持续释放,内生动力加速积聚的背景下,打出人才引育组合拳,将会让一大批基础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齐鲁大工匠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脱颖而出,让潍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得先机,赢得优势。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产业集聚强磁场
创新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既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支撑,又为创新企业群落的集聚打下了基础,大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求,今后将加快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
潍坊始终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全力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平台、搞研发。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科技攻关,潍坊解决了一批制约和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比如,到去年底,我市成功创建潍柴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星泰克光刻胶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SDL科学实验平台率先纳入国家创新平台建设体系。
又如,潍坊市中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承建的山东省耳鼻喉疾病、糖尿病等7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潍坊市分中心获批建设。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市科技局成立了工作组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摸排,推荐了160多个项目申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补助。
雷沃重工的智慧农业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赛马力公司的工业可燃气综合能源动力系统研究及产业化等30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数量全省第二。
2021年,潍坊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对全市筛选出的首批45个重大创新需求面向国内外发榜,征集最优研发团队、最佳解决方案,实现了由千金“买人才”向千金“卖难题”的历史性转变。
激励之下,创新活力被进一步点燃。今年以来,潍坊积极探索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创新立项方式方法,围绕重点产业,组织实施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等工作,为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人才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793家,其中,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到706家,形成了梯次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平台建设体系。
让创新主体拥有了更加“高大上”的国字号、鲁字号等创新平台,更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激发出科技创新的潍坊活力。
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上提出将要推行的“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给潍坊实施科技攻关指明了方向,必将助力科技创新跑出核心技术攻关的“加速度”,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书写更多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的精彩科技故事。
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动力之源。潍坊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重点突破。
如何形成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潍坊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印发《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方案》,在市农科院、潍坊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和潍坊职业学院4个单位开展试点,切实为基层科研人员“解绑”“减负”。
将新增高企数量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修订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和《市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将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同步纳入考核。促进各类科技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推动科技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
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做法,市科技局结合我市情况起草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经市委、市政府会议研究印发。
落实惠企政策,确保高企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进一步提升企业影响力。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和“小升高”计划,加快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格局。
按照“一企一策”思路,探索开展“点对点”精准辅导,今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目标在150家以上。
……
正是涵养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壮大了潍坊高企规模。过去的五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由468家增长到139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7.88%、高于全省9.79个百分点。
与之相映照的是,光刻胶、磁悬浮、氢能、光电芯片、储能、现代种业等产业加快发展。获批设立全国首个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拥有国家级、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58种。潍柴热效率突破51%的柴油机、雷沃大马力智能拖拉机等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这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潍坊缩影,也是潍坊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与新动能加速壮大同频共振、交相辉映的生动实践。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潍坊将科小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准高新企业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单项冠军”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创新能力强。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7家,省级“单项冠军”83家,“隐形冠军”6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潍坊被誉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一座盛产‘隐形冠军’的城市”,科技创新,功莫大焉。
推动企业创新、助力企业完成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潍坊以释放企业创新潜能为落脚点,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让科技创新更加有成效。
歌尔、豪迈、潍柴等18家高企入选2021年度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全省第四位。这些科技领军企业既发挥了企业出题者作用,又发挥了“聚指成拳”的功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八喜文化创建为我省首家唯一的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街景智能制造和恒彩数码两家企业创建为省级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前列。
就在“三夏”丰收的喜悦里,由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潍麦12”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审定小麦新品种,实现国审、省审品种双审定。这是我市把“种子工程”作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点任务的成果之一。立足“科技+农业”融合发展,引导种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更多的多抗优质新品种在潍坊大地培育成功。
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研发投入总量127.6亿元,居全省第4位。全市有研发活动的企业860家,居全省第3位。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被评为2021年度科技金桥奖先进集体,为全省10家之一。寿光、诸城被评为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占全省1/8。
这组数字直观地记录着潍坊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要素保障,塑造更多的创新驱动先发优势的前行步伐。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者胜。今天的潍坊,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走在前、开新局”的要求,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必将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凝聚更多潍坊科技元素,必将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增添科技新动力,全面塑造潍坊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优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潍坊我为交通安全献计策”活动6月1日起开展
下一篇:潍坊市发布3项农业领域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