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积极打造人才聚产业兴创新创业“生态圈”
2023-02-20 21:15: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年计划新招100名硕士,现在企业发展得好,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提高了。”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秋景言语中透出兴奋,1月份磁悬浮节能装备订单量同比增长170%。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加速人才产业深度融合,在高新,不独天瑞重工。
  以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汇聚一流人才,高新不断突破机制障碍,聚焦创新主体拓宽人才引育渠道,完善服务体系繁荣创新生态,让城市发展与人才成长相互成就。截至目前,全区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29人,创新能力跃居全国高新区第20位。
  
  突破机制障碍释放人才活力
  “谁有本事谁上!”潍柴集团实行“揭榜挂帅”和“军令状”制,以占全国90%的专业领军人才和40亿元的研发投入,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
  聚焦产业发展之需,高新打出系列“组合拳”,持续深化人才引育机制创新,加快构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制度体系。
  ——在责任落实上求突破。建立党管人才年度述职评议、高端人才即时约见、人才项目专题调度等机制,出台“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产业首先抓人才”任务清单,确保“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更加精准有力。
  ——在政策激励上求突破。创新推出“潍柴9条”“歌尔8条”等16项政策,给予龙头企业引进人才一事一议“特权”。新出台紧缺急需青年精英人才、留学人员专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专项购房补贴,对优质留学人员创业项目,给予10至2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聚力打造能力强、潜力大的青年精英人才队伍。
  ——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瞄准阻碍人才创新的制度性障碍,深入推进项目立项评审和经费综合预算管理机制改革,率先开展科技项目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验收,允许项目单位自主调整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经费配置,真正将创新主动权交给搞创新的人。
  
  聚焦创新主体拓宽引育渠道
  山东大学教授马晓鹏受聘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才副总后,帮助企业成功研发国内外首台新生儿磁共振系统。“在马晓鹏教授的带动下,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公司技术部经理齐玉宁表示。
  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高新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统筹本土育、全职引、柔性聘三条渠道,为创新型领军企业精准匹配专家人才,实现研发创新与招才引智一体化推进。
  夯实本土育才根基。构建形成以19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和“单项冠军”企业为核心的高成长性企业方阵,为产才融合提供充裕载体。
  拓宽智力转移渠道。依托微型显示光学技术大会等产才融合活动,聚焦高精尖缺,向全球发出“招募令”,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的底气。
  开辟“以才引才”新路。创新实施科技人才副职、副总“双顾问”工程,从国内知名高校、大型国企选聘51名领军人才担任科技副职(总)和“引才大使”,通过引进一批人才、带来一批团队,做大人才“朋友圈”。
  
  完善服务体系繁荣创新生态
  人才吹哨,专员报到。当潍坊鑫精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增材制造专业人才招引难题时,高新人才服务专员立即与驻潍高校对接联系,很快问题得以解决。
  人人都是店小二,高新成立了由685名干部组成的人才专员队伍,建立“人才吹哨,专员报到”工作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联动服务。
  全方位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高新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主责主业,一手建平台、一手引人才。布局孵化加速空间230万平方米,建设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1个;注重产学研一体,建立招院引所平台45个。
  “人才+产业”齐头并进,突出海内外协同。以省部共建潍坊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支点,建设9个专业化高端科技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创意设计-研发-中试-检测-验证-质量控制”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加速跑”。
  “创新+服务”同步发力。整合政府、社会智库等资源搭建“潍坊科技超市”平台,引入427名专家、69家科技中介机构、13家金融机构,为人才提供知识产权转化、技术攻关、高企申报、金融贷款等全方位支持,形成了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办好人才“关键小事”,建设高标准人才公寓,完善项目落地、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事项跨部门协调机制,以暖心之举解决好人才关注的“学”“房”“医”等后顾之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潍坊:潍柴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产品
下一篇:潍坊市奎文区打“感情牌” 畅通人才回流渠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