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状元卷
2024-12-27 10:45:0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潍坊招商局电话0536-8970059(现潍坊市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或不实,请联系删除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傅彩霞
透过明净的玻璃展柜,这份泛黄的状元卷,仿佛一抹绚丽的云霞,唤醒了沉寂的世界,温柔而炽热。明朝万历皇帝御笔“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宛如精神的篝火,点燃了尘封的历史,缄默而耀眼。
这份保存完好的殿试卷,由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和封底为全绫装裱,试卷为十九折册页,徐徐铺展开来,犹如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昂首阔步,盘旋飞翔在中国文化的天空,为明朝的科举考试留下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蕴含着深远意义与历史记忆,令人叹为观止。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好运,所有的好运都是日积月累的沉淀,状元卷也一样。它躲过了战火纷飞,穿越历史的硝烟,带着厚重的沧桑,被侥幸保存下来,陈列在青州博物馆里,安静地看着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和来来往往参观的人群。
古代的科举制度既是普通人步入仕途、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也是古代读书人的“黄粱美梦”。从童生到秀才,从秀才到举人,再从举人进京参加会试成为贡士,进而获得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的资格,一级级台阶地攀爬,一步步艰难地前行,追逐着荣耀的高峰。历代的状元卷大都毁于战火,明朝及之前,仅存赵秉忠状元卷,它犹如一轮皓月,悬挂在历史的天空,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成为绝世国宝,堪称传奇。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赵秉忠状元卷以毛笔小楷书写,洋洋洒洒,精神抖擞,行文流畅工整,2460字,犹如一个排列整齐的方阵,字迹力透纸背,好像现代电脑制作合成的一样,字字端庄秀丽,无一处点墨涂改,无一处错句别字。古人的细心严谨,缜密周详,让现代人望尘莫及。纵观全卷,让人领略到中国汉字之美妙。
穿越时光隧道,让时间回到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那时的赵秉忠,风华正茂,他赶赴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殿试。凝望湛蓝的天空,星辰大海装在胸怀,满心憧憬着未来。父亲赵禧给兄弟四人分别起名秉正、秉公、秉直、秉忠,不就是期望他们刚正不阿、有气有节、忠孝两全、顶天立地吗?
成千上万的考生汇聚京城,参加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殿试,竞争的残酷严峻、考生的压力焦虑,不言而喻。赵秉忠的案前摆放着万历皇帝亲自定的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立场上回答该如何治理国家。
赵秉忠在殿试卷中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既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他的文章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见解独到。在答卷中,赵秉忠胸有成竹,他紧扣题目,开卷即写道:帝王执政,要把国家治理得和谐兴旺,首先要立法,各种规章制度必须齐全;其次要从皇帝开始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勤政为民,为臣民树立榜样,再辅以法纪、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天下才能太平安乐……他还提出“天民说”的观点,把孟子“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与解读,提醒皇帝要爱护百姓……这在封建社会无疑是有着深刻内涵的。
赵秉忠如有神助,思考缜密,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书法与文章冠绝群伦,他把殿试卷写成了一件精美恢宏的艺术品。洁净卷面,书法功力,同样令人刮目相看。字是打门锤。汉字,不仅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文明厚礼,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气质表达。赵秉忠状元卷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他的人文精神、灵气性情与学养才识,正是他这一番披肝沥胆的策对,深得万历皇帝之心,龙颜大悦。赵秉忠脱颖而出,被皇帝与阅卷官选中,成为状元。我手写我心,一文定乾坤。25岁的赵秉忠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最得意、最完美的一份答卷。
后来,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兢兢业业,为官清廉。青州博物馆还藏有一幅赵秉忠画像,画像上的赵秉忠端坐在雕花圈椅上,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神态安详、威严。赵秉忠中状元后,经历了宦海浮沉,后因性格耿直倔强得罪奸佞,被削职还乡,回到了青州郑母村。天启六年(1626年)赵秉忠含恨而死,年仅53岁,令人扼腕痛惜。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家人:状元卷是他发自内心的治国理念,是他一生肝胆相照的凭据,要当传家宝物,代代相传……
历史总是阴差阳错。状元卷作为宫廷密档锁在深宫,是如何流落到了民间?说法不一。幸运的是,状元卷逃过了明末宫廷档案毁于战火的劫难,让今天的我们欣赏到了这件绝世国宝。
赵氏子孙一代代接力相传,历经千辛万苦保护状元卷。状元卷在风雨飘摇中孤傲落寞,也在历经磨难中红颜变老,它不再追寻那些虚无缥缈的繁华,更专注于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感受生命的厚重深邃。赵氏家族瓜瓞绵延,生生不息,润泽着状元卷穿越时间的气韵,在手手相传的神圣一刻,构建起彼此守望的精神家园,这是心灵的碰撞与无声鼓励,也是审视家风家训价值的最佳契机。
世间万事万物都讲究机缘巧合。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青州决定筹建历史博物馆,开始面向社会征集藏品。青州市文物管理所的老所长魏振圣积极寻宝、掘宝,多方收集文物。当他走进郑母村,得知村民赵焕彬有一件祖宗传下来的状元卷时,双眸宛如两颗明亮的星星,散发着炽热的激情。魏振圣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视文物如命。他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用赤诚之心,敲开了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紧闭的心扉。这位憨厚朴实的状元卷守护者,对状元卷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与状元卷朝夕与共几十年,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状元卷跟随他一起颠沛流离,陪伴他走南闯北。赵焕彬将状元卷缝在贴身的衣服里、藏在面瓮米袋中,保存完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赵焕彬终于把状元卷捐献给了国家。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宏万千。明代赵秉忠状元卷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亲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故事,如同天上的星,闪烁着历史传奇的光芒。
透过明净的玻璃展柜,这份泛黄的状元卷,仿佛一抹绚丽的云霞,唤醒了沉寂的世界,温柔而炽热。明朝万历皇帝御笔“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宛如精神的篝火,点燃了尘封的历史,缄默而耀眼。
这份保存完好的殿试卷,由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和封底为全绫装裱,试卷为十九折册页,徐徐铺展开来,犹如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昂首阔步,盘旋飞翔在中国文化的天空,为明朝的科举考试留下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蕴含着深远意义与历史记忆,令人叹为观止。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好运,所有的好运都是日积月累的沉淀,状元卷也一样。它躲过了战火纷飞,穿越历史的硝烟,带着厚重的沧桑,被侥幸保存下来,陈列在青州博物馆里,安静地看着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和来来往往参观的人群。
古代的科举制度既是普通人步入仕途、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也是古代读书人的“黄粱美梦”。从童生到秀才,从秀才到举人,再从举人进京参加会试成为贡士,进而获得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的资格,一级级台阶地攀爬,一步步艰难地前行,追逐着荣耀的高峰。历代的状元卷大都毁于战火,明朝及之前,仅存赵秉忠状元卷,它犹如一轮皓月,悬挂在历史的天空,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成为绝世国宝,堪称传奇。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赵秉忠状元卷以毛笔小楷书写,洋洋洒洒,精神抖擞,行文流畅工整,2460字,犹如一个排列整齐的方阵,字迹力透纸背,好像现代电脑制作合成的一样,字字端庄秀丽,无一处点墨涂改,无一处错句别字。古人的细心严谨,缜密周详,让现代人望尘莫及。纵观全卷,让人领略到中国汉字之美妙。
穿越时光隧道,让时间回到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那时的赵秉忠,风华正茂,他赶赴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殿试。凝望湛蓝的天空,星辰大海装在胸怀,满心憧憬着未来。父亲赵禧给兄弟四人分别起名秉正、秉公、秉直、秉忠,不就是期望他们刚正不阿、有气有节、忠孝两全、顶天立地吗?
成千上万的考生汇聚京城,参加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殿试,竞争的残酷严峻、考生的压力焦虑,不言而喻。赵秉忠的案前摆放着万历皇帝亲自定的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立场上回答该如何治理国家。
赵秉忠在殿试卷中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既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他的文章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见解独到。在答卷中,赵秉忠胸有成竹,他紧扣题目,开卷即写道:帝王执政,要把国家治理得和谐兴旺,首先要立法,各种规章制度必须齐全;其次要从皇帝开始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勤政为民,为臣民树立榜样,再辅以法纪、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天下才能太平安乐……他还提出“天民说”的观点,把孟子“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与解读,提醒皇帝要爱护百姓……这在封建社会无疑是有着深刻内涵的。
赵秉忠如有神助,思考缜密,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书法与文章冠绝群伦,他把殿试卷写成了一件精美恢宏的艺术品。洁净卷面,书法功力,同样令人刮目相看。字是打门锤。汉字,不仅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文明厚礼,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气质表达。赵秉忠状元卷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他的人文精神、灵气性情与学养才识,正是他这一番披肝沥胆的策对,深得万历皇帝之心,龙颜大悦。赵秉忠脱颖而出,被皇帝与阅卷官选中,成为状元。我手写我心,一文定乾坤。25岁的赵秉忠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最得意、最完美的一份答卷。
后来,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兢兢业业,为官清廉。青州博物馆还藏有一幅赵秉忠画像,画像上的赵秉忠端坐在雕花圈椅上,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神态安详、威严。赵秉忠中状元后,经历了宦海浮沉,后因性格耿直倔强得罪奸佞,被削职还乡,回到了青州郑母村。天启六年(1626年)赵秉忠含恨而死,年仅53岁,令人扼腕痛惜。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家人:状元卷是他发自内心的治国理念,是他一生肝胆相照的凭据,要当传家宝物,代代相传……
历史总是阴差阳错。状元卷作为宫廷密档锁在深宫,是如何流落到了民间?说法不一。幸运的是,状元卷逃过了明末宫廷档案毁于战火的劫难,让今天的我们欣赏到了这件绝世国宝。
赵氏子孙一代代接力相传,历经千辛万苦保护状元卷。状元卷在风雨飘摇中孤傲落寞,也在历经磨难中红颜变老,它不再追寻那些虚无缥缈的繁华,更专注于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感受生命的厚重深邃。赵氏家族瓜瓞绵延,生生不息,润泽着状元卷穿越时间的气韵,在手手相传的神圣一刻,构建起彼此守望的精神家园,这是心灵的碰撞与无声鼓励,也是审视家风家训价值的最佳契机。
世间万事万物都讲究机缘巧合。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青州决定筹建历史博物馆,开始面向社会征集藏品。青州市文物管理所的老所长魏振圣积极寻宝、掘宝,多方收集文物。当他走进郑母村,得知村民赵焕彬有一件祖宗传下来的状元卷时,双眸宛如两颗明亮的星星,散发着炽热的激情。魏振圣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视文物如命。他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用赤诚之心,敲开了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紧闭的心扉。这位憨厚朴实的状元卷守护者,对状元卷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与状元卷朝夕与共几十年,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状元卷跟随他一起颠沛流离,陪伴他走南闯北。赵焕彬将状元卷缝在贴身的衣服里、藏在面瓮米袋中,保存完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赵焕彬终于把状元卷捐献给了国家。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宏万千。明代赵秉忠状元卷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亲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故事,如同天上的星,闪烁着历史传奇的光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潍坊高新区企业家协会成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